
碳惠交“益”实践队
蓝碳经济的实践赋能者

碳惠交“益”实践队——谐音碳汇交易,是来自集美大学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的一支暑期三下乡实践队。
依托于集美大学极地与海洋研究院祁第教授团队,学生们进行了系统的海洋碳汇知识学习。在了解到行业最前沿的知识——碳汇之后,学生团队致力于变“汇”为“惠”,交“易”于“益”,深入最前端、最基层、最普及三大模块,学习、调研、宣传“蓝碳交易”的相关概念。
本实践队充分利用大学生优势,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调研基础,为政策的落实做好群众意愿基础。
Day 1 挖掘首张蓝色碳票的秘密
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


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深耕海产品全产业链,以海洋碳汇创新突破,成功签发首张海洋碳票。
通过科学养殖与技术创新,亿达不仅挖掘了海带等藻类的固碳潜力,将海洋蓝碳转化为可观的市场价值,还引领了多笔海洋渔业碳汇交易,为全国贡献了碳汇量化、监测与交易的宝贵实践。此举不仅提高经济效益,更反哺海洋保护,完美诠释海洋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实现生态经济共赢。
匠心担当 沐光而行
了解公司概况

罗主任为同学们细述亿达海蜇起家史与碳汇发展史。亿达公司由无名小企华丽蜕变行业翘楚,其海带系列产品,从海洋精选至科学培育,从精细加工至绿色包装,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亿达人对产品品质的严苛把控与对消费者健康的深切关怀。亿达匠心独运,引领行业新风尚。
深挖工作核心

杨老师作为本次活动的带队老师,详细介绍了与亿达公司合作的蓝碳核算业务中的方法学,以便同学们学习了解。同时,杨老师精心引入前沿的方法学体系,提供高效精准的核算方法,为推动集美大学极地与海洋研究院与亿达公司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双方携手并进,共同探索海洋碳汇产业发展的新高度。
展望未来计划

刘总在展望福州亿达公司新蓝图中提及,亿达将依托其环保科技优势,深化海洋碳汇项目,利用集美大学的前沿技术,提升海洋碳汇能力,同时探索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路径。连江县丰富的海域成为实践基地,共同促进蓝碳经济绿色发展,助力行业和国家向碳中和目标迈进。
Day 2 深入乡村调研—东洛岛
基层连线 共镌曙光
抵达东洛岛
探访东洛岛的第一站,实践队队员们最先与东洛村的村民委员会主任取得了联系。恰逢休渔期,渔民们“休”而不“闲”。趁着闲暇时间,村民委员会主任正有条不紊地开展村庄内新兴旅游的工作。炎热的天气挡不住村民委员会主任的好客之心,他热情地邀请队员们前往村庄内欣赏美景。
匠人风采:村民委员会主任

村里大概有几口人呢?是在做什么工作呢?村里的养殖面积大概有多大呢?
目前,村里有两百多户人家,共七百多口人。主要是从事鲍鱼养殖行业,少部分人会种植龙须菜和海带,其主要用处是喂食鲍鱼。除了从事渔业养殖工作,还有一些老人会种一些地瓜。村里的养殖面积大概有四百公顷。
我们的岛离陆地城区还有一段距离,村民们平时的生活所需能够满足吗?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海底电缆的建设以及机械井的开发,用电用水方面基本上没有任何问题,岛上已有的生活必需品也能够满足村民们的需求。村民们的出行主要依靠渡船,岛上每天都有固定的船次。
那目前村里的发展,您有什么规划和需求吗?
我们尝试发展旅游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在筹备策划工作。希望之后旅游业能和养殖业相融合,一同带动村庄的绿色经济发展。我们也希望你们大学生多多宣传东洛岛,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个漂亮的小岛。
初至东洛村



刚抵达东洛村,我们遇到了一位老奶奶,她向队员们表示热烈的欢迎。继续深入东洛村,实践队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忙着做饭的阿姨与挑着养殖箱浮筒的老人。村民们的热情好客,是东洛村最好的名片。
匠人风采:村民

您主要是做什么工作呢?
我主要负责养殖网箱的制作,制作完成后,再将养殖网箱卖给养殖户。
您有孩子吗?现在是否在村里呢?
村里没有学校,孩子们都要去县城上学。县城到小岛的交通并不便捷,所以年轻人和孩子们基本上都住在县城里,村里的老年人居多。
岛上离县城较远,您的日常生活用品都能满足使用需求吗?
还算够用,村里有一家小卖部,村委也会组织一天一趟的船,让大家统一进县城采购。村里有诊所,可以医治小病,如果患上了严重的病,还是得去县城的医院。
“要致富先修路”,如果以后有机会能在县城和小岛之间搭建桥梁的,我们的生活也会便利很多。
匠人风采:养殖户王先生

您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
目前主要收入来源是养殖鲍鱼,但是近年来市场波动大,养殖业的行情较差,传统的养殖-销售模式亏损很大,已经无法支撑我们继续维持这种传统模式了。
村里做养殖一般什么时候比较忙呢?
目前这个阶段是比较不忙的,鲍鱼已经收上来出售了。像这样的高温天气其实是非常不适合养殖的,所以环境气候等等对养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未来随着碳汇行业的发展,更多相关的环保政策可能推行,对此您是否有兴趣配合?
我们非常愿意配合环保政策的推行。虽然我们并不了解专业知识,但是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人可见的。除此之外,水体污染也是一个大问题。我们渔民“靠海吃海”,对于我们来说,环保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未来有相关政策落实,我们一定配合。
匠人风采:养殖户杨先生

海域上养殖区域一般是怎样划分的呢?
海域上的养殖区域一般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用网箱养殖,一箱一箱隔开,所以一般不会出现互相影响的情况。
目前有得到什么相关的政府支持吗?
政府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扶持,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同时,政府正在推进渔旅结合模式。在国家的带领下,我们正朝着新时代新模式靠近,我们也非常期待未来的美好生活。
这次恰好有我们大学生来调研,您有什么希望我们“带出去”的声音吗?
我们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企业注意到东洛村,只要能够让我们不再亏损,让我们养殖的产品有销路,能保证村民们的生活,我们都愿意配合。同时,我们也希望以后有更多像你们一样的大学生来我们村里玩,给村庄带来活力。我们期盼着有更多人能够看到我们村里的景色。
Day 3 入户宣传-三坊七巷
统筹资源 办好为民实事

踏入社区,我们以行动诠释绿色责任,深度宣传碳汇的自然之恩与碳汇交易的环保创新。让每一份减碳都努力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携手共创更加清洁、繁荣的绿色明天。